- 朱文嘉;徐凤仙;张欣;秦俊虎;卢红波;王成亮;唐丽;
在SnBi36Ag0.5无铅焊料合金的基础上,添加Ce元素,研究Ce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熔化特性、润湿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按质量比将纯Sn球、Bi锭、Ag锭和中间合金SnCe1.8在400℃熔化,保温6 h。搅拌均匀后在320℃浇铸,制备成SnBi36Ag0.5Cex(x=0%,0.03%,0.07%,0.1%,0.3%)焊料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进行物相分析,通过扫描电镜(SEM-EDS)和光学金相显微镜(OM)分析焊料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表征焊料合金熔化特性,通过可焊性测试仪表征焊料的润湿性,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焊料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e能起到细化组织的作用使脆硬的富Bi相更加细小均匀。Ce的添加会导致熔点和熔程有轻微上升。当Ce含量为0.07%时润湿时间最短,润湿力最大,综合润湿性最佳。当Ce含量为0.07%时有最高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2022年02期 v.40;No.196 26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徐略渭;何秉轩;胡皓东;雷鑫;邵龙彬;梁勇;廖春发;刘德刚;
废稀土荧光粉是重要的稀土二次资源,目前从废稀土荧光粉中回收稀土存在铈铽提取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铈、铽氧化物的离解-生成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图与离解-生成反应平衡图,表明在1000 K条件下碱焙烧废稀土荧光粉,且氧分压低于1.5×10~(-42)Pa时,铈,铽能以Ce_2O_3,Tb_2O_3形式稳定存在。通过研究O_2浓度对废稀土荧光粉碱焙烧过程中抑制Ce,Tb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在O_2浓度低于0.4%,温度973 K碱焙烧3 h,后通过液固比10∶1,温度60℃,HCl浓度8 mol·L~(-1),浸出1 h,Ce,Tb提取率分别高达99.11%,99.18%,克服了传统废稀土荧光粉碱焙烧-HCl浸出工艺中Ce,Tb提取率低的难题,从而提出了低氧碱焙烧废稀土荧光粉抑制铈铽氧化的新思路。
2022年02期 v.40;No.196 268-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 饶明璐;高国华;陈金发;昝苗苗;肖燕飞;
超细Y_2O_3同时具有尺寸效应和稀土元素的双重特性,有着更加特殊的性质,在陶瓷、发光材料等方面多有应用。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液相沉淀法获得超细前驱体,进而焙烧获得超细Y_2O_3;然而,在前驱体焙烧过程中,一般都需添加表面活性剂来避免团聚的发生,使焙烧前后产物的粒径和形貌具有良好的一致,最终获得粒度均匀的超细Y_2O_3;但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造成了成本的增加。本文以前期碳酸钠沉淀获得的超细碳酸钇为对象,研究了其热分解行为和焙烧工艺,以期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解决焙烧过程中团聚的问题。研究表明:超细碳酸钇(Y_2(CO_3)_3·2H_2O)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焙烧温度低于360℃,为脱水过程;第二阶段焙烧温度在360~550℃,失去2个CO_2,生成Y_2O_2CO_3;第三阶段温度在550℃以上,继续失去CO_2,生成Y_2O_3。Kissinger法求得三个阶段的表观活化能E分别为45.07,485.14,496.24 k J·mol~(-1),指前因子A分别为3.68,5.51×10~(28),6.06×10~(27)s~(-1)。同时超细碳酸钇在50℃下干燥24 h后,在200℃保温3 h,350℃保温1 h,550℃保温2 h的三段式保温,升温速率9℃·min~(-1)的条件下,可以得到D_(50)=3.00μm,(D_(90)-D_(10))/2D_(50)=0.89的超细Y_2O_3粉体。
2022年02期 v.40;No.196 276-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盛兰娣;郭梦蕾;刘腊梅;代汶昊;王丽红;
稀土元素(REEs)农用研究已百年。研究发现,REEs可通过改变植物生理代谢、物质合成和细胞活动等影响植物生长,但REEs如何影响这些生命活动依然不清晰。单碳代谢可通过DNA甲基化调控植物各种生命活动,但REEs对植物单碳代谢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农业常用镧[La(Ⅲ)]分别为植物和REEs代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了不同剂量La(Ⅲ)作用不同时间对繁殖期拟南芥根系单碳代谢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La(Ⅲ)作用0.5 d增加根系4种单碳代谢关键酶基因(MS1,MS3,MAT1和SAHH)表达量,未改变单碳代谢产物含量和DNA甲基化水平。随La(Ⅲ)作用时间延长(1.0~4.0 d),30μmol·L~(-1)La(Ⅲ)上调了所有单碳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继而增加蛋氨酸和腺苷含量,减小S-腺苷甲硫氨酸、S-腺苷高半胱氨酸、甘氨酸和甜菜碱含量,促使6种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量上调(DRM1除外),最终增加DNA甲基化水平。80μmol·L-1La(Ⅲ)下调单碳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量(1.0 d时仅4种基因,随后所有基因),从而减小蛋氨酸和腺苷含量,增加S-腺苷甲硫氨酸、S-腺苷高半胱氨酸、甘氨酸和甜菜碱含量,诱导所有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量下调(1.0 d时均不变),最终降低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可为揭示REEs作用于植物的机制及REEs农用实践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40;No.196 28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柴瑞娟;音晓意;陶柱安;王易梅;魏明;
工业利用微生物生产黄酮类化合物提供研究基础,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La(NO_3)_3,研究黑曲霉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机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黑曲霉胞内黄酮类化合物,分光光度法表征黄酮总量(芦丁计),HPLC法分析La(NO_3)_3对黑曲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La(NO_3)_3可以提高黑曲霉胞内黄酮产量,浓度分别为25和30 mg·L~(-1)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HPLC结果表明La(NO_3)_325 mg·L~(-1)时黑曲霉总黄酮的产量(7.3×10~(-4)mg·m L~(-1)·g~(-1))高于对照(6.87×10~(-4)mg·m L~(-1)·g~(-1));酶活测定结果显示La(NO_3)_325 mg·L~(-1)处理均可促进相应酶活性,其中4CL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C4H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论是La(NO_3)_3可以提高黑曲霉合成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其机制是La(NO_3)_3促进了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酶的活性。
2022年02期 v.40;No.196 299-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 王斌;钟康华;余维芳;宋武元;甘久林;杨中民;
铜精矿中元素组成具有地质成因意义,建立进口铜精矿痕量特征成分分析方法,在产地溯源和掺假识别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口岸入境通关执法提供可靠依据。本方法对8个国家不同矿区的198份进口铜精矿中的稀土含量进行了分析,由于不同矿区的铜精矿成分组成存在差别,已有报道的消解方法不能完全适合所有样品,提出了常压高温HF-HCl O_4酸-勒福特王水-HCl O_4消解体系对进口铜精矿样品进行消解,再用配有高基体进样系统和He气碰撞模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等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在铜精矿的混酸消解体系方法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样品性质和不同种类酸的作用机制,优化了混酸配比和添加顺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铜精矿样品进行回收率、精密度及准确度试验,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8.3%~107.7%,精密度小于2.9%。计算了15种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均在0.00111~0.03680 mg·kg~(-1)。
2022年02期 v.40;No.196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 潘泽伟;罗建宏;唐忠;余海军;苏肖宇;杨清标;朱多录;薛戈;张传昱;付浩;
近年来,滇西陇川、梁河、腾冲等地陆续发现了多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系统的勘查技术方法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野外稀土快速分析方法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中一项简单实用的技术手段,地质工作人员在野外利用简易的装置,采用(NH4)2SO4浸泡过滤矿样,再用草酸沉淀,通过观察沉淀物的有无和多少即可快速判断样品中离子相稀土的有无和大致品位范围,为矿体圈定提供直观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快速分析得到的沉淀物进行X射线衍射、能谱和稀土分量分析,结合大量的野外实践经验,探讨了快速分析方法在陇川地区的有效性,同时建立了稀土含量的判别标准,为该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2022年02期 v.40;No.196 313-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